广瑞网配资,配资专业门户登录入口,配资炒股门户,配资网app官方免费下载安装

紫砂鑒定

關于《“漱石壺”質疑》中若干疑點的探討——兼答郭若愚先生

魚化龍

二00六年第一期《江蘇陶藝》刊載郭若愚先生的《“漱石壺”質疑》一文(下稱“郭文”),針對我在二00五年第二期發表的《銘文賞析“寒夜最宜當酒”》一文中提到的“漱石壺”提出了質疑,認為“此壺非陳鴻壽(曼生)之作”筆者愿就郭文所訴的有關疑點進行探討。
一,?郭文疑稱:“‘漱石壺’無楊彭年之‘彭年’之印及陳曼生之‘阿曼陀室’或‘桑連理館’印”,“無此兩印,說明其非陳鴻壽和楊彭年所制之‘曼生壺’”。誠然,所見傳世“曼生壺”壺底多有“阿曼陀室”和壺把底部有“彭年”印,這的確是鑒別是否“曼生壺”的一個標志。我同意陳誦睢先生給“曼生壺”下的一個定義:所謂“曼生壺”必須至少滿足以下條件中的一條:

曼生壺十八式


(一)?陳鴻壽創作銘文并親自鐫刻在壺上。
(二)?陳鴻壽創作銘文,由陳曼生的賓朋江聽香、高爽泉、郭頻迦、查梅史等將其書刻在壺上并注明此銘文作者是曼生。
(三)?銘文是陳鴻壽的賓朋所作,陳曼生將其書刻在壺上。(見《江蘇陶藝·增刊》2005年12月)
這樣的設定是有道理的。因為陳鴻壽不光是與楊彭年合作,他也曾請楊寶年、楊鳳年、邵二泉等為其制壺,不論制坯者是誰,只要符合以上的條件之一者,均可稱其為“曼生壺”。這與郭文引述吳振棫《杭郡詩續輯》:“(陳鴻壽)令溧陽時,仿龔、時兩家法制壺,撰寫為銘句,書而鐫之,時有曼壺之稱”的說法是相符合的。由此可見,單憑“無此兩印”恐怕還不能判定有曼生制銘的“漱石壺”就不是“曼生壺”。
二,?郭文疑稱“此壺名‘漱石壺’,壺形并非‘石’之形,而壺銘亦未見‘漱石’字樣,不知其為何名為‘漱石壺’?”“切定茗壺并貼切壺形作銘者,實始于曼生,可知有‘寒夜當酒’之‘漱石壺’其制作者非曼生是很明顯的?!辈诲e,“曼生制銘多能切壺切銘兼切壺形。尤為獨到。”(《陽羨砂壺圖考·風坡》。然而,并非所有曼生壺銘都能做到切壺切銘兼切壺形。就以郭文所引“石可袖,亦可漱,云生滿瓢燕者壽”壺銘為例,此壺銘以“石”喻壺,切壺切銘,但不切壺形。盡管“壺而繪頑石一塊”,然而,壺形并非“石”形,所以并不兼切壺形。給此壺取名為“漱石壺”絕非依形取名,而是取典故“漱石枕流”的引申之意。
綜觀歷代紫砂壺藝人為壺取名,主要是以形取名,也有對象形壺名以引申法取名,還有以抒情法、用典法取名。壺底銘為“寒夜最宜當酒”的“漱石壺”,銘文中既無“漱石”字樣,壺形并非‘石’形,何以取“漱石壺”之名呢?銘文“寒夜最宜當酒”,銘文作者略去“茶”字,顯得十分含蓄,給人以想象:是什么最宜當酒呢?自然是“以茶代當酒”,那么茶(水)又在何處呢!當然在茗壺之中,因此,就引申出含(茶)水洗漱壺之意。而紫砂壺材質為紫砂泥經高溫燒結后,其堅硬如石,所以紫砂壺中有“石銚”、“師瓢”之稱謂。既然,砂壺質如石,含(岔)水洗壺自然可稱之為“漱石”了。此壺銘雖未能貼切壺形,但不能就以此否定此壺是曼生之作吧。
三,?郭文疑稱“漱石壺”壺銘只一句為“寒夜最宜當酒。”曼生壺銘至少有兩句,可見決非曼生之作。筆者認為,說“漱石壺”壺銘只一句不假,但說“曼生壺銘至少有兩句”就不符事實了。這里不妨再引述兩例“只一句”的曼生壺銘:
“一壺不如一柱。曼生”這是曼生“柱礎壺”的壺身銘。(見徐秀棠《中國紫砂》第157頁)
“竹里半爐火活。曼生”。這里曼生“合盤壺”的壺身銘(見韓其樓、夏俊偉《中國紫砂茗壺珍賞》第95頁)。
可見,說“曼生壺銘至少有兩句”,如若“只一句”就“決非曼生之作。”這個結論是否太武斷了吧!
郭文又疑稱:“曼生壺銘后多見‘曼生銘’句。此壺只‘曼生’兩字,而且陳曼生之銘都書刻在壺面上……此壺完全不是‘曼生壺的風格’?!逼鋵崳诼鷫劂懞蟛粌H多見“曼生銘”句,而且在曼生壺銘后只書刻“曼生”兩字的也不少見。如:上面引述的。
“柱礎壺”和“合盤壺”壺銘。又如“方壺”壺銘:“外方內清明,吾與爾皆亨。曼生”(見徐秀棠、山谷《宜興紫砂珍品》第40頁)?!鞍亳膲亍眽劂懀骸拔疠p短褐,其中有物,傾之活活。曼生”(見徐秀棠《中國紫砂》第158頁)。
“瓦鏡壺”壺銘:“日之光,泉之香,仙之人,樂未央。曼生。”(見《中國紫砂茗壺珍賞》第100頁)。
“半球壺”壺銘:“梅雪枝頭活火煎,山中人兮仙乎仙。曼生?!保ㄒ姟吨袊仙败鴫卣滟p》第103頁)。
“方壺”壺銘:“平壺留小啜,余味待回甘。曼生?!保ㄒ姟吨袊仙啊返?頁)。
還可以列舉出一些。如果按照郭文的斷言,上述這些“曼生壺”都不具備曼生壺的風格了,如此結論未免言過其實了。
至于說到陳曼生之銘都書刻在壺面上,而“漱石壺”則是壺底銘,的確,“壺底銘”在已知的“曼生壺”中實屬罕見。不過能否就以此斷言此壺“決非曼生之作”,看來還須慎重。
四,?郭文疑稱:“‘漱石壺’之‘曼生’不是陳鴻壽(曼生),可能另有其人?!辈嘌裕骸按藟刂鞫ㄔ陉惵笫?。此壺署年款‘乙亥夏日’這個‘乙亥’是光緒之年(1875年),不是嘉慶二十年(1815年)。”郭文的懷疑,一下子將此壺的制作的時間往后推遲了六十年。那么,郭文的懷疑有何依據呢?原來郭文引述《陽羨砂壺圖考·陳鴻壽》李景康按語中的推測:“(曼生)制壺,當在嘉慶二十一年左右,若道光朝制器,便非曼壺矣?!备鶕@一推測,顯然制作于嘉慶二十一年前的“漱石壺”就不是曼生之作了。但是,我們知道,在曼生壺的傳器中確有嘉慶二十一年之前的曼生之作。據《陽羨砂壺圖考·陳鴻壽·傳器》載:鄧秋枚《砂壺全形拓本》刊曼生提梁壺一具,銘識有七行,皆隸書,曰:“左供水,右供酒,學仙佛,付兩手。壬申之秋,阿曼陀室銘?!碧崃簤氐子邪⒙邮矣?,印上有眉字隸書,尤為別致。把下有彭年小章。查“壬申”為嘉慶十七年,若按郭文的觀點,此曼生提梁壺的署年款“壬申之秋”豈不是也要往后推遲六十年,這個“壬申”是光緒之年,而不是嘉慶十七年。“提梁壺”之“阿曼陀室”不是陳鴻壽的“阿曼陀室”,可能另有其人,冒署“阿曼陀室”以充曼生之作。這種說法顯然是站不住腳的。
由此可見,郭文以《陽羨砂壺圖考》作者李景康的推測:“(曼生)制壺,當在嘉慶二十一年左右”作為判定紫砂茗壺是否曼生之作的時間標尺,看來是靠不住的。
郭若愚先生是國內知名文博學者,對紫砂文化的研究造詣頗深?!笆瘔亍笔欠袷锹鬟€有待進一步探討,并望能得到郭先生的賜教。如果有新的資料能準確判定此壺的真偽,將是令人高興的。

(5465)

本文由 紫砂學堂 作者:古宜 紫砂 發表,轉載請注明來源!

魚化龍

熱評文章

發表評論

電子郵件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標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