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明白,《伤寒论》是建立在荣卫和的基础上,无论桂枝汤还是五泻心汤,以及附子麻黄细辛汤,治疗的终极目的是荣卫和。
荣行脉中,卫行脉外,人体无处不荣卫。
荣卫也是人体抵抗外邪或内邪的第一屏障。
其次,自然六邪,风寒暑湿燥热都是同气相应,但六邪之根是寒,温。
第三,寒伤营,风邪本是寒热交争,如台风,随温度与湿度不同而表现为“风,寒,暑,湿,燥,热”
第四,
太阳之上,寒气主之
阳明之上,燥气主之
少阳之上,火气主之
太阴之上,湿气主之
少阴之上,热气主之
厥阴之上,风气主之
换句话,
太阳膀胱,小肠易受寒
阳明胃,大肠易受燥
少阳三焦,胆易受火
太阴肺,脾易受湿
少阴心,肾易受热
厥阴肝,心包易受风。
再换句话,五运六气是推年月甚至日的气候
若在有风,有热,有湿,有暑,有燥,有寒时患病,当考虑患病之时气的因素。
第四,仲景时代面对的温疫比后世猛烈的多,为何他单从寒论述,而不从温论述,他不知道温疫吗。这条很重要
第五,《伤寒论》讲了“寒藏肌肤,寒藏少阴,寒同时藏于肌肤与少阴三种状态,
寒藏少阴就是温邪,阴阳分离。
《伤寒论》有四大注本体系,各有特点。
①成无忌系,历史上第一位全本注释《伤寒论》的人,他采用《内经》《难经》注解《伤寒论》,也用《伤寒论》去验证内经理论,有显明的“以经释论”特点,《注解伤寒论》《伤寒明理论》是目前能看到他的遗著,开创了《伤寒论》注本先河!
②张志聪,陈修圆维护旧论说,以六经气化为主,陈修圆代表作《长沙方歌诀》《金匮方歌诀》《时方歌诀》等是影响深远的入门书籍。
③方有执俞嘉言“三纲鼎立”说,俞氏的《尚论》《尚论后篇》《医门律法》《寓意草》,很经典,阐述了伤寒视角下的寒温,俞氏本人的“胸中大气论”“挽流截击法”依然在临床上有非凡的指导意义。
他的隔代私淑弟子舒弛远《伤寒集注》中《六经定法》《痢门挈纲》对后世影响深远,产生了刘止唐,郑钦安,汪石莲,丁甘仁,恽铁憔,蒲辅周,甚至祝味菊,田鹤鸣(田八味)等诸多临床大家。
感兴趣可读王能治《舒氏伤寒集注六经定法鉴识》。
④柯琴,徐灵胎类方学说,尤其是柯琴的《伤寒来苏集》,六经地域说,该派强调以方类证,以近代《左季云伤寒论类方汇参》最全最实用,产生了李可老中医。
不论去看哪家注本,个人以为“阴阳本为一气,阳虚必阴亏,阴亏必阳虚,阴阳不分家”,依据,《内经》曰“阳在外,阴之使也,阴在内,阳之守也”。再如风邪,大家知道风本为寒热气流交锋,一个台风眼两股气流。“一气周流”需牢记,难们是辨识它在人体不同的状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股票配资行业门户网站,配资114查询网,配资门户网站有哪些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