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政知见消息,在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之际,由国家民委指导、民族文化宫策划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西藏专展”“新疆专展”近日正式对外开放,以大量实物展品和图文史料全景展现西藏、新疆发展历程和各民族共同缔造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脉络。
\n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鲜明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重大原创性论断,并将其确立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当前,党的民族工作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一个民族也不能少,要把推动各民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共同奋斗,作为新征程党的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务。
\n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n2023年8月起,由国家民委主办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在北京民族文化宫正式对外展出。近日,作为该展重要组成部分的“西藏专展”“新疆专展”开展,这是“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的一次探索、一个缩影。
\n第一,以物证史,讲“实”事。
\n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
\n中华民族不是一个单一概念,是有着真切历史脉络和现实载体的实体。如何把这个“实体”展示好,用实物、讲“实”事,是破题第一步。
\n国家民委首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举办的文物古籍展览中,2900余件文物、古籍等展品,实证中华民族并非一个“想象的共同体”,而是一个由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聚合而成的民族实体。
\n漫长交融的民族历史中,留下了珍贵的文物古籍。让文物古籍“说话”,是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的依托。国家民委党组书记、主任潘岳要求,挖掘和展示文物古籍中所承载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
\n最新“西藏专展”“新疆专展”的举办,充分发挥文物古籍“讲历史”的功用,以物证史。
\n“西藏专展”集中展示近70件明清宫廷家具及50件元明清中央政府颁赐圣旨印章,突破单一“文物陈列”模式,将家具的“物质性”与文书印章的“制度性”深度绑定,形成立体证据链,实证西藏与内地血脉相连、不可分割的历史脉络;“新疆专展”精选200件文物古籍、193幅图片及9部视频,系统呈现新疆与中原千年交融史。
\n第二,研究理论,讲“深”事。
\n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构建科学完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着力解决我国民族学研究中存在的被西方民族理论思想和话语体系所左右的问题,加快形成中国自主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话语体系、理论体系。“解析中华民族的历史,就不能套用西方那一套民族理论。”
\n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建设,是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摆脱西方民族理论思想和话语体系影响的关键举措。2023年初,中央统战部、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国家民委共同印发《关于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体系建设的意见》。
\n资料图
\n此后,国家民委已经开展了多项工作。2024年初,国家民委负责编写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材出版,填补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国家统编教材的空白;2024年5月,《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编纂工程推进会召开,明确其作为构建中国自主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的核心载体;今年6月,2025年第一期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专题研修班举办,致力于打造一支政治可靠、研究能力强、学术组织带动作用明显的专家队伍。
\n理论研究成效明显。这次专展中就集中展现国家民委在边疆民族研究领域的深厚积淀与最新成果。其中,围绕“新疆自古属中华”主题,在深度描绘了大一统时期新疆与中原交往交流交融的紧密关系的基础上,还另外揭示了并立对峙时期新疆“心向中央”“向东看”的历史大势。
\n此外,专展挖掘运用大量过往未受关注的珍贵史料与独特视角,充分发挥国家民委在民族古籍研究等冷门绝学领域的独特优势,以新的内容诠释史实。比如,运用数轴清晰展示回纥与中原王朝的互动交融;揭示喀喇汗王朝使用源于中原农历十二生肖纪年法的十二生肖纪年;展现元朝时期大批西域人物积极“自化于华”等。
\n第三,科技应用,讲“新”事。
\n新内容、新视角让“语料库”推陈出新、讲出新知。在此基础上,形式创新、丰富体验,也必不可少。政知君在现场看到,专展用数字技术增强观展互动感与代入感。
\n“西藏专展”设置中堂场景拍照、榫卯互动、古今互动魔镜、盖章打卡四个展项,展厅内还有少数民族诗人诗词投影墙,让观众在参与中感受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深刻认同。
\n“新疆专展”以极具新疆特色的变形“同心井”意象化造型为中心主造型,首次运用“历史地图全景叙事”手法,打造沉浸式展陈空间。还设置了“互动体验区”,观众通过新疆民族服饰模型拍照打卡,直观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
\n原标题:摆脱西方话语体系!西藏、新疆有冷门绝学
股票配资行业门户网站,配资114查询网,配资门户网站有哪些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