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焐灰”其實是窯變的一種、這項工藝古已有之,當時是為了掩蓋泥色不均的補救之法,人們將第一次燒成后因欠火候,或燒成后泥色不勻(即燒花)的壺放入陶缽內,再用柴草灰捂好密閉起來,在低溫缺氧的狀態下燒制從而變成“焐灰壺”。關于焐灰工藝,根據小編的心得體會,有幾點知識和大家分享!
1、焐灰工藝是二次進窯,在無氧的環境下,將已經燒制成品的四氧化三鐵,還原成氧化亞鐵。所以壺身從紫色變為黑色,其實是鐵離子的化學性質發生了變化
2、一般以含鐵量高,目數較細的壺,焐灰效果更好,更潤亮,建議60~80目的紫泥,底槽清作為焐灰優選壺。段泥,降坡泥,本山綠等,成功率低。
3、焐灰成功的壺,肯定是原礦壺,非原礦類的紫泥,底槽清類壺,由于純度不高(高嶺土,陶土含量高)會出現顏色深淺不一,出現花泥效果。
4、底槽清壺,焐灰成功后,黑中透青的效果,更為明顯,其他的紫泥,效果差一些。
5、焐灰壺開壺,和其他壺不一樣的地方。常規原礦壺,只需要開水浸泡十幾分鐘,將內外洗刷干凈,即可進入正常使用。焐灰壺,最好是每天按照常規的開壺方式,連續三四天以后,再使用。徹底去除壺身內外,殘留的一些酸性成分。以避免和茶葉中的茶堿成分發生反應。
(來源:美學禪茶)
– THE END –
本站的部分內容來源于互聯網,如不慎侵犯到您的權益,請聯系客服,我們會在36小時內刪除。
本文由 紫砂學堂 作者:古宜 發表,轉載請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