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詳細
【樂在其中】/泥料:原礦老段泥/容量:320CC/作者:鄒旭敏,國家級高級工藝美術師,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江蘇省工藝美術學會會員,從藝近三十載,深得邵家真傳。壺藝精進,漸入化境。其作品線條挺括流暢,明朗潤和,清麗大方,張馳有度,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不乏創新,施藝嚴謹、制作精良,雋秀而絕無媚態、簡約而不失雅致,形成獨特的個人風格,其作品多次斬獲金獎并被博物館永久收藏。
如意 · 壺型簡介![]() 如意又名握君、執友,它是由古代的笏和搔杖演變而來。笏或稱手版,民間又稱朝板,大臣朝見君主時,持笏于雙手,可記事其上,以備遺忘;搔杖,又叫做不求人,以搔杖搔癢,可如人意,如意由此得名。 明代高濂所撰《遵生八戰》所說:“如意,古人以鐵為之,防不測也?!痹瓉恚缫馐且环N防身器具。 宋代以來,如意的作用起了變化,已由實用器向陳設器過渡,并和吉祥圖案聯系起來。 到了明清兩代,社會上盛行說吉利話的習俗,如意發展到了鼎盛時期。制作如意的材料有金銀、瓷器、各色玉石器和竹木器等。 段泥· 泥料簡介![]() 簡介: 緞泥原礦稱之“老團泥”,產于江蘇省宜興黃龍山,原礦外觀近白色,夾深綠斑點;除可當泥胚製陶外,亦可磨篩成細顆粒,作為調砂效果之用;燒成后呈次鵝黃色,略含極少數紅色斑點。另一緞泥之原礦為本山綠泥,產地亦為黃龍山,原礦呈綠灰色,是紫砂泥中夾層中的夾脂,燒成后呈米黃色調。泥料內所含顆粒較大結構疏松器身明顯成雙氣孔結構,空氣對流順暢;日久使用,漸露鋒芒,養成變化甚大為養壺之最佳器材。泡茶好喝,贊不絕口!早期泥料調配跟早期窯爐所升溫度較低溫,在一般緞泥產品會近期來所用窯爐為高溫窯,所燒成之緞泥壺,可輕易提升至所須溫度,而真正達到較高的結晶,絕不吐黑! 猜您喜歡
|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即日起可免費領紫砂壺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