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經提梁最早出土于1965年明代嘉靖十二年(1533) 司禮太監吳經墓中,也是當時唯有絕對有年代可考的明早期紫砂壺。吳經提梁壺造型豐滿,腹提得起來,底收得有力,提梁高度適宜,恰形成虛的空間以緩沖身桶的厚重,給人一種沉穩博雅的韻味,和明式家具的凝重簡潔之氣相通。在流的根部與壺的腹部相接處貼塑了四瓣柿蒂紋片,這樣既使榫接更為牢固又掩蓋接痕,美觀大方。壺蓋的子口竟鑲有起支撐作用的十字架,且厚薄長短不一,然而壺蓋正面卻配有挺拔優雅的如意形鈕。最使整壺增色的是倭角式海棠形提梁,它比例協調、簡潔有力,像極了明式家具里的羅鍋棖。